龙须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海域高密度养殖整治的宁德答卷海上牧场 [复制链接]

1#
著名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ys_8049/
临近岁末,站在福建宁德三都澳海域的渔排上,养殖户宋向国看着长势喜人的大黄鱼在碧海中欢腾,满怀欣喜。十几年前,同样面对这片海域,宋向国却一筹莫展:投放的鱼苗大都活不成,“靠海吃海”还能“靠”多久?怕是要“断”了子孙后代的路!宁德依山面海,坐拥三都澳、沙埕港等优良港湾,海域面积4.45万平方公里,公里的海岸线占福建省海岸线的近三分之一,是中国大黄鱼、海参、海带、紫菜、鲈鱼之乡。海是宁德最大的优势所在,也是发展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出路所在。然而,年以来,三都澳海上养殖“无证、无序、无度”问题严重,成为闽东人经略海洋、脱贫致富的“绊脚石”。年7月,宁德全面打响清海“战役”。短短两年时间,销声匿迹20多年的中华白海豚重现三都澳海域。“耕耘”好门前海,子孙代代有盼头——宋向国重燃信心。困局:门前海“病”了,致富路“断”了“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是宁德人民讨生活的“指南针”。祖辈都以“耕海牧渔”为生的宋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继承衣钵。“那时候水质多好啊,养出来的大黄鱼一斤最高能卖到多元,成本才10来元。”宋向国每每回忆起当年的情形,很是感慨。年至年,宋向国从这片门前海赚得盆满钵满,还成立了水产养殖公司。那几年,环三都澳渔民眼看着“水产养殖能致富”,纷纷从传统捕捞转向海上养殖。大黄鱼、海参、鲍鱼、海带、紫菜、龙须菜……一下子“填满”了这片海。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以来,海水养殖从业人员达到60万人。不少渔民“靠海吃海”,走上发家致富道路。无序、无度地“耕海”,很快给三都澳带来“创痕”。短短几年时间,海面上随处可见草梗、白色泡沫、饵料包装袋和各种各样的垃圾、废弃物。每年约有万个易破碎、难分解的泡沫浮球成为海上垃圾。“最严重的是渔民把大量的死鱼扔在海上,死鱼造成的二次污染很可怕!”宁德市蕉城区海洋与渔业局局长王健说。三都澳是一个头小腹大的内湾,一般海流循环一次要一周,这些不可降解垃圾在海上长时间地漂流,使水域污染日益严重,加剧海水富营养化,病害频繁发生。年7月综合整治前,三都澳养殖海域上漂浮着大量白色污染物和废弃渔排。(资料图)宁德市海洋与渔业局供图年8月,三都澳海域三都镇海区内因污染物聚集、渔排密度过大、水流不畅导致多万元损失。年夏天,三都镇青山海域、礁溪海域等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白点病”(一种因寄生虫而让大黄鱼身上产生白点的病,当地人称为“白点病”)等鱼病爆发,给渔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鱼病严重的年份,公司一年就要损失几百万元,每斤大黄鱼最低只能卖到六七元,连成本都不够。”彼时,海水养殖业惨遭滑坡,不少养殖户倾家荡产,宋向国如今提及仍觉后怕。更令人担忧的是,无证、无序、无度养殖,不断蚕食和侵占航道、锚地、码头等,险象环生。“有一次,一艘外地饵料船在三都澳海域航道中航行,螺旋桨被密布的龙须菜缆绳缠住。船主使足马力才脱了身,却损坏了缆绳和龙须菜。当地渔民要求巨额赔偿,引发矛盾纠纷。”这在宁德市蕉城区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黄培聪看来,屡见不鲜。据卫星航拍图比对统计,年三都澳、沙埕港中1.8万公顷的养殖区内,网箱密布;3.5万公顷的限养区内,养殖密度也几近饱和;而1.8万公顷的禁养区约1/3面积被违规占用。就在同一年,福建省部分海域高密度养殖问题引起中央环保督察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