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诊疗规范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79/她负债万,只为让所有人吃上“剩菜”,背后的真相催人泪下…
盛食Richfood
每天傍晚6点半,台中华美街的这家小店门口就排满了人。老人、学生、白领、企业家.....他们来这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吃剩菜。
到底是什么厉害的剩菜,每天只限量15位,有时甚至提前一个月都预约不上?
比如,这道用快过期的鸡肉做的香草白咖喱鸡,
又比如这道用从垃圾堆里抢救回来的辣椒制作的酸辣猪肉咖喱,
还有这道,蔬菜椰香咖喱,虽然前身都是歪瓜裂枣,但味道和营养却一点不输给外面的餐厅。
除了神级的料理改造,这里还有个更令人心动的地方:吃饭可以不用付钱,走的时候,还要“被迫”带走一堆免费蔬果!
老板杨七喜并不是什么富二代,80后的她出生在台湾的小城镇,家境普通却十分有爱。2年前,因为一句“蔬果和人类一样,没有所谓的剩余,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她开设了台湾第一间“剩食餐厅”,抢救了上百吨的瓜果蔬菜,还治愈了上万人的心。
小时候,一到周末爸妈会带我们去郊游,去补习,但杨七喜的妈妈一有空就带着她四处救助和收养流浪狗,照顾身边的弱势群体。妈妈常说“生活未必多富足,但一定要帮助别人。”,而“善良”也成了杨七喜学会的人生第一课。
大学毕业后,七喜决定先给自己5年时间,去体验形形色色的生活,她做过20多份工作,百货柜员、夜市摆摊、做销售、卖保险…渐渐发现不同年龄、阶级、圈子的人之间有着千差万别。有人可以不眨眼买下一个10万块的奢侈品包包,但更多人却连一个10元的便当都吃不起。
“为什么世界的动向,总是由这前面的1%的人决定的呢?”杨七喜曾反复问自己,但世界没有给她答案,却拋给她一个剧烈的生命转折。
25岁那年,先天性的免疫疾病无预兆地爆发,杨七喜失去了工作和收入,一度需要领取救助金度日。那些日子,她看尽了底层人的生活,也体会到拮据的不易,更下定决心,病愈之后要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
大病初愈后,七喜通过学习印度舞来强身健体,还顺便爱上了印度咖喱,开起了咖喱外卖店。咖喱每次煮都是一大锅,很多时候,吃不完,隔天卖不掉,只好倒掉,看着这些美味的食物就这样浪费,突发奇想的七喜在网络上发帖,#免费送出卖不完的咖喱餐。没想到,这一次的无心之举,有了后来七喜厨房的温暖故事。
帖子发出去没多久,在网络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七喜又惊又喜,仔细一看才发现被网友们误会成了“剩食餐厅”。
我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剩食?剩食其实并不是别人吃剩下的食物,而是因外观受损、难看、隔夜等原因,就在农田、菜商、餐厅或家里的厨房被丢弃的丑果。
而剩食餐厅,则是将这些被抛弃的好食材重新加以利用,制作成一道道美味佳肴,以自由定价的方式与人分享的餐厅。
在台湾,自有粮食生产率只有30%,其中有3成都是被丢丢弃掉的,有人算了下,大约是座大厦的量,相当夸张。一边是有人吃不饱,另一边是好食材被浪费,杨七喜想着,既然发生了美丽的误会,不如将错就错,“开一间剩食餐厅也不难吧,不就是去要个菜而已嘛?”
几天之后,下午两点一过,杨七喜就拎着自己定制的巨型收纳袋,跨上机车,向着最近的菜市场出发了。
嘴上说“不就要个菜嘛”的七喜,头一回还是很忐忑的,她害怕没人愿意给,愿望无法实现,但出乎意料的是,几乎所有菜摊都开心答应。
林阿姨每次都会把七喜的包塞得满满才罢休,对摊主们来说,不用将丑蔬果浪费,还能做善事,自己也能保持供給客人更新鲜的蔬果,何乐而不为呢?
而厨房收到的蔬果也都比想象得新鲜太多,甚至能见到不少稀有食材。“菜市场的人情味,让我们每天都收获意想不到的感动”七喜发现,原来自己不只是接受给予,也能给予他人美好的回馈。
每天短短一趟20分钟,七喜往往能载回30人份以上的食材,从生鲜的蘑菇、茴香、龙须菜、枸杞叶、萝卜,再到加工的油豆腐、水晶饺、贡丸、汤圆、肉汤等,应有尽有。光是一家菜摊淘汰的菜量,就超过了七喜厨房一天的用量。
然而满载而归后,新的难题又来了。剩菜们堆做一团,需要花更多时间来整理和筛检。所幸邻里平时都受到过七喜不少的帮助和恩惠,现在轮到七喜有难,大家也都纷纷出手相助。
挑菜、切菜、掌勺到摆盘,
一点一滴的爱,让七喜厨房,从一个人渐渐变成了一群人。
每天下午一点半收菜,晚上6点半开饭,短短四小时的创意料理时间,对七喜厨房都是一次次考验。但群众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义工们一起头脑风暴,或者求助家人邻居,共同炮制出食物有爱的味道。于是,有人将小黄瓜浸渍酱油,再把鸡胸骨上的残肉剔下來,揉捏成瓜仔肉丸;
有人拿剩余的咖喱搭配玉米、草菇、芋头,煮成绿咖哩蔬食;
有人拿个头太小或者蛋壳太薄的淘汰蛋,烘焙出黑豆、香蕉、榛果蛋糕。
地瓜泥、芋泥球、马铃薯烘蛋、梅干南瓜咸松饼......这些看起来不亚于大众餐厅的菜肴,竟全部来自剩食。
傍晚五点半,七喜就守在店门口发放15个爱的号码牌。
七喜厨房没有精致的装修,就像普通人家的餐厅,亲切有温度。
室内不大的空间里,正中央摆着一张容纳15人吃饭的长桌,与陌生人聊天、倾听、互相鼓励,这里也是一切美食与美好的开端。
饭后,大家自觉清洗好各自的餐盘,而至于餐费,全由你自己定价,悄悄地放进黑盒子里就好。如果钱包实在太拮据,也可以通过劳动或以物换物的方式,才免费获得一份温暖的晚餐。
每个人都会经历或大或小的困难,也许你不能给他钱或帮他解决问题,但爱和尊重,可以重新点亮一个人的希望。在七喜厨房,许多从未下过厨的义工们学会了简单的料理。
他们还提供工作给遭遇家暴的妇女、精神病患,教他们制作料理包来賺取生活费。人与蔬果一样,没有所谓剩余,每一颗种子或果实,每一个人,都能找到他们的归属。
七喜厨房的名声传开后,许多客人会主动带食物来分享,各地的农人、超市也开始向他们捐赠生鲜、熟食、点心。
有一天早上,七喜发现门口的角落放了一袋新鲜瓜果,里面塞了一张小纸条,没有署名,上面用工整的字迹写着“家里多的菜,提供给你们用。”原来,善意是会传染的。
七喜厨房满一周年时,杨七喜开设了台湾第一家全天候剩食餐厅,面向全大众。她希望更多人了解,剩食不只是弱势群体的专用,剩食也可以是盛食。
可以容纳70人的新餐厅,比之前的更加明亮宽敞。来用餐的有带着小孩的妈妈、穿着居家服的中年大妈、年轻的大学生、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和西装笔挺的上班族。
人们可以在这里付费享用精美餐食,但不变的是,永远有一道餐来自剩食,免费保留给弱势的人。
杨七喜很少和人提餐厅的经营状况,哪怕在大家的帮助下,赚取的钱也勉强能支撑房租水电而已,哪怕为了开设新店去帮助更多人,她不惜负债万台币。
“因为我不想让人觉得我做这件事有多难,而是要让他们知道,做这件事其实很容易如果连我都可以,那么你为什么不行?”说出这番话的时候,爱笑的杨七喜露出了少见的严肃神情。“就算被笑是白痴或笨蛋,我都无所谓。而且,我相信简单的事努力做,重复做,总有一天可以带动改变”。
除了开剩食餐厅,每天抢救60~90公斤的蔬果之外,现在杨七喜还开办了免费市集、二手衣物中介、营生协助、流浪动物救助等事业,她希望建造一个有爱的聚落,所有人都可以在里面获得免费又无价的爱与尊严。
善意是可以传递的,在城市中,有个地方为你亮起温暖的灯,你只要好好吃一顿“盛饭”,如此,温暖得以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