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须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急哭家长溧阳一幼童反锁家中厨房还烧着火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怎么食补         http://m.39.net/pf/a_4673236.html

本期导读

怀旧的历史图片——码头街汪德隆的店堂和它的周边(老照片述说之一百二十)

本期内容:

1、溧阳市供电公司9月24日停电公告

“溧阳供电公司”:因线路检修,拟对以下线路进行停电,如有变动应以实际通知日期和时间为准,请用电客户提前做好停电准备。

2、9月24日停气通知

网友“安顺燃气”:尊敬的用户:由于燃气管道施工,丝绸路小区、进家门饭店、练整小区、诸泗村、培阳村、兴城饭店将于年9月24日13:30至16:00停气,停气期间请关闭室内阀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3、急哭家长!幼童反锁家中厨房还烧着火

(内含视频,请在有WIFI的前提下观看)

来源微博:江苏消防:9月21日,常州溧阳一名一岁半的幼童反锁家中,厨房还烧着火,家长急得团团转,开锁公司耗时半小时未打开门。因防盗门结构过于复杂,消防员先后使用撬棍、消防斧、液压剪扩器等工具,最终打开门第一时间关掉煤气开关,而孩子一个人正躺在沙发上睡得香。

4、社渚一池塘中惊现桃花水母,朋友圈“炸”了!

(内含视频,请在有WIFI的前提下观看)

来源微博:江苏新闻:诞生于5.5亿年前!溧阳一池塘惊现桃花水母。9月20日,常州溧阳丁先生在自家20平方米小池塘发现一群桃花水母,游动时恰似盛开的桃花。据悉,桃花水母最早出现在约5.5亿年前,是名副其实的"地球活化石",属于世界级的濒危物种,对水质和生态环境的要求很高。

5、公交座位遭人刻字破坏!

网友“贝壳姑娘”:破坏公家东西,素质真是低下的,这位姓殷的同志,希望你不要再做这种事,显的你很无聊,素质低下,某某某到此一游好玩吗?

6、别桥永定景苑,小区内的路灯也太亮了!

网友“快乐的阿拉蕾”:现在已经是凌晨一点了,别桥永定景苑的路灯开到则赤辣辣的,已经影响到居民的休息。

今日视点

怀旧的历史图片——码头街汪德隆的店堂和它的周边(老照片述说之一百二十)

网友“平陵一哥”:这张黑白老照片近几年发表于许多平面和网络媒体,因此大家都非常熟悉了。这是沈锡棠先生于年拍摄的码头街汪德隆商店门面,距今也已经41年了。关于码头街大名鼎鼎汪德隆的门面、店堂及布局,以及码头街汪德隆的周边,作为一个知情和自小天天在汪德隆玩耍并长大的经历者,自然有兴趣追溯其当年汪德隆的情景。

从照片上看,这是一张汪德隆的晚年门面图。照片上的年代已经从年汪德隆的诞生来到了年,时间跨度近80年,中国已经进入了自行车王国。那个年头,国人近距离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所以作者拍摄的这张汪德隆门面照,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自行车无疑在画面上唱着主角;在照片画面的右侧,两地人们信息交往还是主要靠写信为主的邮筒,大大方方且非常醒目地耸立在汪德隆大门口;当时的汪德隆经营着大大小小几百种商品,因此在商店门口商品名称及标价牌清晰可见;大门左右两边原来的招牌痕迹还在,原固定左右两块招牌的木架还在。门头上“国营汪德隆商店”十分显目,我细看了一下,这个字应该是已经仙逝多年的原溧城中学蒋玉成老师的手迹,是用红色有机玻璃制作,字体除“国营”两字为黑体,“汪德隆商店”为似像非像的舒同体。据汪德隆后人回忆:“原来我们家的汪德隆是石库门,店门上方用一整条金山石刻的汪德隆三个大字。走进大门,柜台是分别二边,上柜是南北货和糕点,下柜是酱油,酱菜,店堂的进深大约20多米左右,宽约不到20米。柜台的尽头立了一块黑底的金字招牌,上书汪德隆号四个大字,在隆的下方有长记二个小字。门市的后面相继是帐房、酱园、晒埸、糕坊等等,楼上是仓库,爷爷的家也住在里面。”

在我难以忘却的记忆中,码头街的汪德隆门面是三大间,走进店大门,左边是南货柜,出售当年的名烟名酒,自己制作的小方糕、小苏糖、馓子酥、绿豆糕、油绳、金刚脐、鸡蛋糕、麻饼、巧英(音)、小方糕、炒米糕、糖果等等,以及经营各式各样的南北货。右边的柜台经营原白秋酱油、虾子酱油、豆生酱板、*豆酱板、龙须菜、酱瓜、酱窝巨、萝卜干、红豆腐、甜生酱等等,以及整坛的散装白酒和散装酱油。中间是大大的厅堂,人进了这店堂,就如到了与之息息相关与吃分不开的生活用品天地。而且左边的南货柜是一个高柜,柜台几乎高到大人的人头,比当年溧阳饮食界太和馆和陆镐纤斩熟菜的案板还高,顾客付钱都要高举双手把钱递上去。而右边经营柜台就没有这么高了,一坛坛各种各样的汪德隆特产排列得整整齐齐放柜台上,煞是好看。这些矮柜和高柜民国年代在汪德隆朝奉和新社会汪德隆店长的经营指挥下,生意做得如火如荼,蒸蒸日上。

在我的记忆里,汪德隆座落在当年码头街的中心地带,也正好处于溧阳的历史小巷三阳泰巷和碑亭巷之间,它当年的码头也远大于码头街的临时馆码头、接官亭码头、正昌老码头,小渡口码头、沧浜巷码头、县衙码头。因为,一到夏天,我家的姊妹和姨妈的一家,约一二十口人都会到汪德隆码头中间的休息平台乘凉。记得多年前,我曾经画了一张码头街汪德隆门面及周边的一张图,也画了一张三阳泰巷汪德隆南货号的门面及周边图,但年公私合营后,处在汪德隆这两个门面及周边商业和店铺都萎缩了。原来顾客盈门的商铺大都歇业变为住家。那时,码头街汪德隆一排的从碑亭巷谢长庆老屋起(自西向东),住了宗家、王家、陶家、刘家、汪德隆门面、吴家、小菜场、任家、狄家、杨家、久和商店;从汪德隆斜对面渡船口起的临河房是(自东向西)彭家、狄家、赵家、童家、阮家、曹家、房家、陈家(小饺馄饨店)、颜陈氏(音)小南货店、汪德隆码头、小金只理发店、潘家、毛家、马家、蒋家。

当然,看到汪德隆门面这张老照片,不得不提一下当年在汪德隆工作我的大舅。在枪毙溧阳民国县长刘古桂的老照片一文中,我提到了我的大舅,大舅吓疯后,一直一个人住在汪德隆。沈锡棠的这张老照片右上角的小窗户,正是我大舅住的房子,老人退休到仙逝就在这小楼上渡过的。那时,三阳泰巷的汪德隆门市部大门和码头街汪德隆门市部大门关上后,人就不能进出了,但码头街汪德隆东侧,在我大舅的楼下,有一条鲜为人知的小巷子,这巷子就在吴家的墙与汪德隆墙之间,宽不到一米深仅几米,是汪德隆大门关了后方便值班人员出进,当然,也方便了我大舅的进出,记得有一年春节我们六个兄弟姐妹去给大舅拜年,大家爬上吱嘎作响的小阁楼后只见大舅笑眯眯地挥舞着卜刀迎上来,大家吓得不行,这时弟弟已经逃到楼下。谁知大舅拿起桌子上的小糖挥起卜刀,把三颗小硬糖破成六份,分给每人半粒,直到一手提刀一手把半粒糖塞到我们这些小外甥男女嘴里时,我们才乐滋滋地清醒过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