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于佳霖王震苗润鹏田佳玉高广超
一直以来,鲍鱼都是尊贵海珍品的代名词,如今,珍贵的鲍鱼却成为老百姓餐桌的家常味道。尊贵的海珍品是如何“游”入寻常百姓家的呢?为了寻找答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来到威海市寻山集团,聆听寻山集团董事长李长青和鲍鱼的故事。
年销量吨到日销量吨
“鲍鱼挺肥啊”
“卖了多少单”
“最近大丰收呀”
......
一大早,鲍鱼港挤满了正在分拣的工人和等待装鲍鱼的车辆,李长青像往常一样,来鲍鱼港转一圈,关心一下养殖户销量,感受一下丰收的喜悦和渔民的劳动激情。
“我们这个市场每天向全国各地销售鲍鱼多吨,周边区域有近名群众来参与分拣销售工作,再加上海上养殖用工,去年我们发放的零工工资就有2个亿。可以说,这个市场不光是鲍鱼的一个销售平台,也是群众的一个致富平台”李长青边走向记者边介绍情况。
鲍鱼能有如今的大场面,寻山集团做了很多努力。“以前有‘鲍鱼不过成山头’”的说法,根本没有鲍鱼养殖这个产业,野生的鲍鱼也很少。”李长青告诉记者,20世纪80年代末,李长青的父亲与大连水产研究所合作,开始了鲍鱼养殖的初步尝试,随着16万粒鲍鱼苗在爱伦湾繁育成功,实现规模养殖,自此,鲍鱼越过了成山头。
目前,寻山集团已有鲍鱼养殖户多家,年产量达1.5万吨,产值达15亿元,年的鲍鱼产量按1.5万吨统计,能占当地总产量的40%左右,占全国产量的10%左右。
“一口鲍鱼一口金”,鲍鱼是公认的中国传统名贵食材,居于“鲍、参、翅、肚”四大海味之首。但现在,鲍鱼慢慢走向了老百姓的餐桌。“以前鲍鱼可是高端食材,一般都是婚宴等大场面才能吃到,现在,鲍鱼登上了家家户户的餐桌,成了老百姓都吃得起的家常食材。”李长青亲身经历着鲍鱼走下“神坛”,走向百姓餐桌的全过程。
鲍鱼为什么会走下“神坛”,李长青给出了答案。“刚开始的时候,鲍鱼的价格高,算得上是高消费,我们的年销售量一般在-吨,现在,我们一天的销售量就能达到吨,随着我们品种的改进,鲍鱼养殖周期缩短,成本也随之降低,鲍鱼的价格自然就降了下来。”
价格下降,市场需求加大,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一系列的连锁效应,让寻山集团在鲍鱼养殖产业里看到了光明的未来。为此,寻山集团充分整合优化现有的海水养殖资源,筑巢引凤,在桑沟湾和爱伦湾建立了现代化的、生态化的鲍鱼养殖基地和现货交易市场。“为保证养殖户的利益,公司提供了全方位的优惠*策和让利空间,包括养殖设施、交易市场、物资供应以及居住场所等方面,保证养殖环境良好、交易市场便利和居住环境舒适。以真心换真心,在鲍鱼养殖户中建立起了优秀的口碑,海区租赁量和鲍鱼产量也逐年递增。”李长青说。
目前,已有的鲍鱼交易市场已经满足不了鲍鱼大量销售,寻山集团正在向南部扩建鲍鱼交易市场二期工程。
不断深耕,实现产业链联动
鲍鱼养殖除了水域,饵料也十分重要。为了实现鲍鱼的高品质养殖,寻山集团采用国际先进的多营养层次养殖模式,即利用贝类和藻类互补的混合养殖模式。鲍鱼在养殖过程中,仅投喂海带和龙须菜,无任何药物添加,不仅对环境无污染无影响,还进一步保证了鲍鱼的品质。
同时,鲍鱼的销量提升也很好的带动了关联产业的发展,最直接就是带动了苗种和海带、龙须菜等饵料的销售。目前,寻山集团养殖海区,共挂养-万笼鲍鱼,为苗种供应企业形成1.6亿元的销售收入。每年仅在北方度夏期间,就可带动海带、龙须菜藻类养殖以及初加工企业实现1.7亿元的收入。
不仅如此,鲍鱼租用的养殖筏架全部兼养海带和龙须菜,可以就地收获,就地销售,省去了诸多的中间环节,为藻类养殖分摊了大量的人工、运输、晾晒及仓储成本。
除了养殖,寻山集团还深耕精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建设了以藻类、贝类等为原料的海洋食品加工生产基地,年加工各类海洋食品11万多吨;建设了新型海洋食品加工基地,配套建设10万吨的冷风库,实现海带食品的全冷链加工;生产的“爱伦湾”系列即食、冷鲜、烘干等各类海带食品畅销市场,并入选了“山东三珍”产品。
李长青表示,寻山集团将加大投资力度,着重抓好鲍鱼交易中心项目和鲍鱼专业合作社建设,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和支持措施,吸引更多的鲍鱼养殖户入驻公司海区,并在提升鲍鱼产业发展质量上下足功夫,更好地促进关联产业发展,带动更多渔民增收致富,以“鲍业富民”写好乡村振兴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