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医院看白癜风便宜 http://m.39.net/news/a_5196871.html?ivk_sa=1024320u鲍鱼在大多数人心里,或许是奢华饮食的代表,和燕窝、鱼翅一样,可以偶尔尝鲜但绝非家常。
甚至那些躺在陈列箱的金绸缎上,标价上万的,才是一些人心中真正意义上的鲍鱼。
一种售价超过元的日本網鲍图源
有何贵食
至于市场里10元3只的鲍鱼,那一定不是真鲍鱼。毕竟“一口鲍鱼一口金”,鲍鱼自由是随随便便就能轻松实现的吗?
在福建晋江市围头村,这个村还真能让你离鲍鱼自由更近一步。
就算10元3只的白菜价终究会被市场调控回升,这个“鲍鱼村”用吨的年产量,价廉物美到货快的事实告诉你:
不是富人,也能实现鲍鱼自由。
坐落在福建省东南沿海围头半岛,围头村对台、面金、傍海,正面距金门岛仅5.6海里,是祖国大陆离金门岛最近的地方。
东临台湾海峡,西依围头湾,北靠泉州“东亚文化之都”,围头村被誉为“海峡第一村”。
▼请横屏观看,围头半岛摄影/施清凉
01
一个村,直逼一个省
目前,我国的鲍鱼养殖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7%左右,是全球鲍鱼养殖第一大国。
面积只有3平方千米的围头村,年就产鲍鱼
吨
比南非一个国家都多,占世界鲍鱼产量的1.3%左右。
放眼国内,围头村的鲍鱼产量也是直逼辽宁一个省,还是浙江省鲍鱼产量的7.9倍,海南省鲍鱼产量的91.6倍!
在鲍鱼大省福建,围头村凭一村之力占据了福建省2%左右的鲍鱼产量。而福建一个省,靠着14多万吨的鲍鱼年产量,占据了全国鲍鱼产量的80%。
也就是说,国内每个鲍鱼,至少有一个来自围头村。
而且围头鲍鱼干净泥沙少、肉质鲜嫩腥味淡,品质和口感在整个福建,甚至东南沿海来说都是数一数二。
随便捞上来一个养殖箱,鲍鱼的个头品质都很好
在清代,鲍鱼就被誉为海味之冠,皇家宫廷宴中甚至有全鲍宴。据说当时福建各地大官朝见时,大都进贡鲍鱼为礼物。一品官吏进贡一头鲍,七品官吏则进贡七头鲍。
清廷皇室的“全鲍宴”
鲍鱼的等级和官职类似,有“2头”“5头”“10头”不等。所谓“头”指的是一司马斤(约0.6公斤)里有多少只大小均匀的鲍鱼,头数越少意味着鲍鱼的个头越大,价格也就越贵。
围头村里,就有数万桶巴掌大小的*金鲍,这种鲍鱼是厦门金砖会晤国宴的指定用鲍。*金鲍的个头是普通鲍鱼的2-3倍大,价格更是高达两百元一斤。
围头的“*金鲍鱼”
一方水土养一方鲍。围头鲍鱼养殖区的环境好到,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的“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都多次出现在养殖区。这种与国宝大熊猫同等级,全球总数不到只的珍稀鸟类,高度认证了围头湾独一无二的优良环境。
中华凤头燕鸥站在鲍鱼养殖箱上
坐落在围头湾,村子三面环海,水又清又深,含盐度高,具有天然优越的海洋生态环境。亚热带海洋气候又让这片海域冬天不封冻,流动性强的海水孕育了成片的海藻,给鲍鱼提供了充足的饵料。
围头村的“海上牧场”图源
空中看泉州
鲍鱼是严苛的"素食主义者"。围头村有专门供给鲍鱼吃食的海带林,当鲍鱼在陆地上完成育苗后,每天都需要在海中投喂海带或者龙须菜,养殖周期长达一年之久。
更奇妙的是,鲍鱼壳的颜色随着它所摄食的藻类而变化。鲍鱼宝宝吃海带,壳是绿色的,长大了吃龙须菜,壳就变成红色了。
吃海带长大的鲍鱼宝宝图源/鲍语
在这个不到3平方公里的小渔村,海岸线却长达米,海上鲍鱼养殖规模已经达到多亩。
▼请横屏观看,占地多亩的海上鲍鱼养殖场异常壮观
如今,全村鲍鱼养殖年产值逐年增长,已经超过2.5亿元,成功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目前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一——0多人都在和鲍鱼打交道,人均鲍鱼产量高达2.75吨,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8万,远超年的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成为远近闻名的“鲍鱼村”。
02
鲍鱼长在战地上
在鲍鱼养殖成为支柱产业之前,围头村已有多年的历史。从这里经过金门到澎湖,围头村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曾经的围头港,是“正瞰大海,南北洋舟船往来必泊之地”。宋元时期,围头古港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四大港口之一,瓷器和茶叶从这里坐船出海,为西方带去古老而又新鲜的东方文明;明洪武年间修建的围头司城,遗址至今犹存;明末清初,郑成功抗清水师曾屯兵于此;康熙时领*收复台湾的施琅也在这里操练水师……
围头古码头图源
空中看泉州
年,中国人民解放*先后解放了南京、上海和福建,隔海相望的金门岛成了国民**的最后防线。围头村是大陆距大金门岛最近的渔村,距离只有5.6海里,是对台海防的最前线。
在围头远眺金门摄影/施清凉
据说天晴时,从围头村望去,金门岛上的炊烟和路上的汽车甚至都肉眼可见。那时,轰炸、炮击、小股袭击、水*偷袭,国民**不时窜犯围头沿海,抢夺、扫射百姓渔船。
年8月23日下午5点半,第一发炮弹划破天空的平静,从围头射向金门。福建前线解放*与台湾金门驻*在围头村展开了震惊世界的“八·二三”炮战,共有5万多发炮弹落在围头村。
此后的22年里,围头人民支前参战,多名青壮年走上前线,与解放*一道,在这场对 *斗争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村里六十六人荣获“二等功”、“三等功”,七人晋京受表彰,“英雄的围头”闻名中外,朱德、陈毅等一百多位将帅的足迹也留在了这块红色土地上。
战后的碉堡和防炮洞遗址摄影:陈起拓
战争硝烟已经散去四十多年,当年炮战留下的伤痕,在见证历史的同时也成为了围头村独特的战地旅游资源。
“八·二三”战地公园,老旧的观察哨所,满目疮痍的旧洋楼,退役的坦克,伪装的阵地和战壕,战时使用的大炮……弹孔还留在墙上,仿佛战争就在昨天。
在这些省级保护文物的加持下,围头吸引了各地累计近万人次前来参观,直接带动多名村民就业创业,全村工农业总产值攀升至3.85亿元。
围头村毓秀楼摄影/颜英婷
就连围头村的鲍鱼,都带有战地基因。围头村养殖鲍鱼的契机,肇始于当过15年围头哨长的村支书洪水平。
洪水平的父母亲、叔叔都参加过“八二三”炮战,全家都是民兵。受到红色家风的熏陶,他高中毕业后就如愿成为民兵。
参加民兵训练的洪水平
年,他担任了围头海防哨所的哨长,一天津贴只有八毛钱,一个月24块,经费拮据,营房简陋。
作为哨所民兵,既是民又是兵,洪水平决定自己寻找生存的空间,想出了“靠海吃海,以副养哨”的办法。
民兵集资建造暂养鱼池,向渔村收储梭子蟹、石斑鱼等海鲜,暂养后批发到市场。赚取的利润既解决了哨所的日常开支,还增加了民兵收入,一个民兵一个月的津贴增长了多块。
这种“以副养哨”的创举甚至得到了福建省里的肯定,被树为新时期民兵哨所建设的典型经验。
4年,卸任哨长后,沿着这个思路,洪水平和几位乡亲合伙开了一家水产公司。他带头引进了台湾的九孔鲍鱼,成功进行技术改良后,引发村民纷纷效仿,几人合作一家,围头村鲍鱼养殖的业态逐渐形成。
村里成立了专业的鲍鱼养殖合作社,有多户养殖户,拿下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的金字招牌。在鲍鱼的销售旺季,村里每天输出的鲍鱼足有20车60吨之多。
鲍鱼养殖厂里的工人
围头村的知名度一路攀升,长在战地上的围头鲍鱼也被称为“网红鲍鱼”。
现在,围头村也在探索从养殖源头开始降低风险。他们尝试与山东沿海合作,进行“南鲍北调”养殖。把销不动的鲍鱼先调到山东去养殖,北方水温更低,鲍鱼存活更久,既可以变成围头村下半年的丰富库存,也能避开南方高温期对鲍鱼生长造成的掉重甚至死亡风险。
跨越一千多公里的海岸线,这个利用季节差与温度差的鲍鱼养殖的跨省流水线,养殖成活率可提高20%左右,养殖产量也相应增加15%以上。
如今,每天至少有0多斤的订单砸向围头村,围头鲍鱼畅销全国,成为各地人民的盘中餐。
超级乡村研究所
围头村综合评分:
你给围头村打几星?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参考资料:
《三农群英汇:“鲍鱼书记”当网红》
《围头村:鲍鱼产业助跑“海峡第一村”》
《晋江围头村支书海上直播卖鲍鱼,网友直呼看饿了~》
《金井围头村:产业兴村主打鲍鱼带动全面发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