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张露)年以来,紫云四大寨乡严格对照“八要素”,整合资源优势,克服区位劣势,重点抓实结构调整、产销衔接、利益联结三个薄弱环节,大幅调减低效作物种植面积,积极因地制宜开展退耕还林工作,在落城村、纳容村和噜嘎村三个土地连片的坝区及周边大力发展易地产业,走好产业扶贫发展新路。
微风和煦,阳光明媚,行走在紫云四大寨乡坝区内,鲜嫩欲滴的龙须菜勃勃生机。基地一侧,农户们分工合作,对扩种的龙须菜进行补苗、施肥……
农户在基地务工
正在基地务工的落成村村民伍永芬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生病,收入来源只能靠种庄稼,“用我们的话讲嘛就是说靠天吃饭咯。”伍永芬介绍,村里产业发展日渐兴旺,家里流转14亩土地,如今到基地务工,每天有80元收入,年便脱了贫。“现在路也修好了,每天走路到基地务工半个小时,两个儿子在外务工,日子比以前好太多了。”
“地方要发展,水电路都要通。”谈及生活变化,落成村村支书付思美打开了话匣子,让他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吃楼梯粮,断断续续;以前村民去赶集,口袋揣着小本子,用来买东西时赊账,路不好,赶集走个把钟头。”这些都让付思美记忆犹新,落城村作为四大寨乡不可分割的部分,而今落成村流转土地亩发展蔬菜产业,基础设施日渐完善,村容村貌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这也是四大寨乡发展的缩影。
农户在基地务工
四大寨乡副乡长刘昌良向记者介绍,乡*委*府基于地理条件谋划整体产业布局,在对全乡整体地理条件进行充分实地踏勘和调研论证之后,因地制宜,提出了“充分发挥地热河谷地带资源优势,积极克服高山地区区位劣势,统筹整合使用扶贫资金,集中力量发展高效产业,易地利益联结带动全乡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新思路。在省市县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乡上下一年来的不懈努力,四大寨乡初步形成了以调减低效玉米和退耕还林为抓手,以低热河谷小型冲积平原地带现代高效农业和生态渔业为主导,以高山地区林下经济为重要补充,立体化、差异化的产业新格局。
在“易地产业”产业发展思路的指导下,四大寨乡结合现有的气候、土地、水源、林地等资源优势以及对市场需求的充分调研,合理选择产业类型,形成了“两种两养”的产业构成。
“两种”,种蔬菜。充分利用坝区及周边6度以上的肥沃土地和丰富的水资源,大力配套喷灌、大棚等农业设施,共发展以龙须菜和菜心为主的高效蔬菜种植余亩,每亩平均综合年产值达元以上;种精品水果,充分利用河谷地带热量充沛的气候资源优势,在坝区周边6度以上的缓坡地发展台湾大青枣套种香瓜亩,每亩平均综合年产值达元以上。
龙须菜
“两养”,淡水生态渔业养殖。充分利用坝区周边“一河一库”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发展精品鲈鱼养殖亩,每亩综合年产值达5万元以上;发展澳洲淡水龙虾养殖70万尾、泰国罗氏沼虾65万尾,年产值达万元以上;发展水生茭白混养生态稻花鱼亩,每亩平均综合年产值达0元以上。林下蜂养殖,充分利用森林覆盖率高、立体气候蜜源分布广的优势,发展林下蜜蜂养殖0箱。
发展林下蜜蜂养殖
四大寨乡采取“龙头企业+村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龙头企业,以乡平台公司为载体,与相关市场主体进行合作,依托县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嘉禾香公司,负责技术、管理和市场;合作社,以村社一体合作社为抓手,负责组织群众到产业基地就业务工,参与生产劳作环节,解决生产组织的问题;农户,农户在获得土地流转费的同时,还可通过三种模式增加家庭收入:通过合作社组织到企业务工,每月每人可收入元左右;采取反租倒包的“小农户”发展模式,由企业提供土地、生产物资、技术等,农户根据自身劳动力情况,在企业的指导下认领“小基地”发展种植,企业保底回收,每户每月可增收入-元,培育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形成推动产业发展的新兴力量;量化股权入股按股分红。量化入股户每户以2万元量化入入股企业,前三年按照6%、6.5%和7%(1元、元和元)保底分红。量化入股分红后的其他产业收益资金扣除企业健康运行成本后,按照“”的比例由利益联结的村委会统一分配,其中:产业收益金的70%受益对象为未脱贫贫困户,由村委会据实对参与村级公益岗位就业的贫困户考核后,以“一卡通”方式兑现到户;产业收益金的20%受益对象为村集体(村委会),作为村集体经济壮大收入,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开支、村务开支、村级项目资产维护、村委会研判有助于脱贫攻坚工作推进的其它支出等;产业收益资金的10%受益对象为参与产业生产环节务工的贫困户和参与产业订单合作的贫困户二次劳务奖补,有效促进了促进“企业、合作社、农民”形成紧密相联的产业发展共同体。
截至目前,四大寨乡发展的易地产业,共利益联结贫困户户,已产生效益的产业共发放产业分红资金万元,惠及余户贫困人口,户均增收余元;发放生产务工费用万元,带动户户均增收1.2万元;年全部产生效益以后,可发放产业分红资金万元,惠及户贫困人口,户均增收余元;发放生产务工费用万元,带动户农户户均增收3万元。
通过易地产业,多渠道拓宽了群众增收路径,补齐了贫困群众收入短板,为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